明升体育面对无孔不入的微塑料如何在生活中防“微”杜渐?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4-04-18

  明升体育近日,意大利坎帕尼亚大学研究人员在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一项新的研究报告,研究由该校医学研究员Raffaele Marfella领导,研究人员对257名颈动脉中存在斑块(指由胆固醇、脂肪和血细胞组成的团块),且已接受血管疏通手术的患者进行了为期34个月的跟踪研究。其中约60%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中可以检测到聚乙烯微塑料,另有12%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中发现了聚氯乙烯微塑料,相较之下,体内含塑料患者的健康状况更令人担忧。

  在跟踪期内,动脉中检测到塑料的患者中,有20%患有心脏病、中风或已死亡;而不含塑料的患者中仅有8%有上述情况。波士顿学院全球公共卫生计划主任Philip J. Landrigan在该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篇与研究结果相关的社论,他将该研究报告称为第一份表明微塑料和人类疾病之间存在联系的报告,该研究不能证明微塑料与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但是“它暗示了两者可能存在因果关系,因此迫切需要调查人员在其他人群中进行研究”以进一步验证两者的关联。

  生活的便利性增加,与此同时,周围存在的塑料制品也在不断增加,服装、化妆品、电子产品、轮胎、各类包装、个人护理产品以及其他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产品都与塑料相关。专注于研究微塑料毒性的生态毒理学家Heather Leslie此前指出,“十多年前我开始研究微塑料时,大约有3000种塑料材料。2022年时已经超过9600种了明升体育,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而且每种塑料都有自己的化学组成和潜在毒性。”

  塑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材料,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贝伦德分校可持续发展主任Sherri A. Mason解释,“就像我们不断脱落的皮肤细胞一样,塑料也会不断脱落小碎片,甚至是在你打开商店购买的沙拉或用塑料包裹的奶酪时(塑料就会掉落碎片)”。此外,自然界中的水、风和阳光等因素都会加速塑料的分解过程,使塑料制品分解成为微塑料(尺寸小于或等于5 毫米且不溶于水的固体塑料颗粒)甚至是纳米塑料(尺寸小于1微米的固体塑料颗粒)。

  虽然微塑料、纳米塑料看似与人体没有关联,实际上分解成小颗粒的塑料正在悄无声息地进入身体各个组织中。按照科学杂志Science News作者Anne Pinto-Rodrigues的说法,微塑料进入身体中有两种主要途径,第一种是呼吸吸入。英国赫尔约克医学院研究员Lauren C. Jenner就曾与团队成员通过研究人体肺组织发现,绝大多数研究样本的肺部可以检测到微塑料,而肺部的微塑料与呼吸活动直接相关明升体育。

  第二种是伴随食物吞咽。Anne Pinto-Rodrigues援引意大利卡塔尼亚大学以及荷兰环保组织Plastic Soup Foundation的研究结论称,水果、蔬菜可以从土壤中吸收塑料颗粒,牲畜、水产海鲜也能从饲料、水、空气中吸收塑料颗粒,这些颗粒经过烹煮仍然存在,并以食物形式进入人体。

  虽然塑料颗粒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是两种,但实际上,伴随着人体的体内循环过程,微塑料已经存在于人体各组织中。美国罗德岛大学的研究人员去年利用小老鼠进行了实验,所有实验老鼠的饮用水中含有微塑料,在饮用3周时间后,研究人员发现,塑料颗粒积聚在他们检查的每个组织中,包括脑组织深处。参与研究的助理教授Jaime M. Ross认为,“在心脏和肺等组织中检测出微塑料表明,微塑料正在超越消化系统,并且很可能正在进行全身循环。”

  虽然老鼠的身体结构与人体的身体结构并不一致,但实验结果可以说明,微塑料在老鼠体内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会流向各个器官,在人体内,微塑料也同样处于流动状态。生态病理学家Heather Leslie也在2022年时研究发现,微塑料存在于人体血液中。Heather Leslie与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研究机构荷兰三角洲研究院、阿姆斯特丹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共同合作,通过对22名健康成年人的血液样本分析发现,17个样本中含有塑料颗粒。血液会在血管内循环周流供养全身,参与研究的生态毒理学家Dick Vethaak指出,这些颗粒存在并在全身传输。

  而且微塑料不仅会留在接触微塑料的人群体内,也极可能通过母体传播给下一代。美国新墨西哥大学药学教授Matthew Campen上月刚刚在学术期刊Toxicological Sciences发布研究报告称,人类的胎盘中也存在微塑料,且浓度范围在每克组织含有6.5至790微克区间。按照Matthew Campen的说法,“如果我们看到胎盘也受到影响,那么地球上的所有哺乳动物都可能受到影响”。

  哈佛医学院特色内容和多媒体内容经理Stephanie Dutchen则表示,微塑料已经在人体各处被发现,包括血液、唾液、肝脏、肾脏和胎盘中,甚至在母乳和婴儿的第一次粪便中也可以检测到微塑料。

  近年来,微塑料已经变得无孔不入,科学和医学界一直在研究微塑料存在于人体哪些身体组织中,至于微塑料对人体健康有什么负面影响,目前该科学话题仍然有待进一步研究。当然,一些研究已经开始逐渐揭开问题的一角。

  在Raffaele Marfella领导的、关于颈动脉斑块中存在微塑料的研究中,研究人员的另一项发现是,动脉斑块中含微塑料的患者更容易出现炎症,而炎症会增加斑块破裂的风险,并导致脂肪沉积物释放明升体育,从而引发血管堵塞问题。虽然心脏病专家Eric Topol未参与研究,但是他认为此项研究已经明确了微塑料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他们基本上将事实连接起来了:塑料存在于动脉中,引发了严重的炎症,然后出现中风、心脏病发作和死亡等事件”。

  此外,美国新墨西哥大学药学教授Matthew Campen也指出明升体育,随着全球塑料产量不断增长,环境中的微塑料问题“只会变得更糟”,这也意味着进入人体的微塑料也会随之增长。他推断,人体组织中微塑料浓度的增加可以解释某些令人费解的健康问题,比如50岁以下的结肠癌、炎症性肠病等。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和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研究团队已经研究发现,炎症性肠病患者粪便中的微塑料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这些研究结果都表明,微塑料在人体内的存在可能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当然,目前的研究也存在一些限制,例如样本量不足、缺乏严格的科学实验设计,而是依赖于人体样本等,因此目前仍不能明确的是,摄入多少微塑料会对身体造成影响。这也并非是因为科学家的研究不够严谨,而是因为塑料作为一种材料具有极其复杂的组成和结构。Heather Leslie介绍,“(研究微塑料对人体的危害)这项工作受到了不同塑料类型的干扰,因为它们在大小、形状和化学组成上存在差异,这可能会影响摄入和毒性......就微塑料而言,还需要几年时间才能确定引发毒性的阈值剂量是多少。”

  但是人体会以不同形式被动摄入微塑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即使摄入多少与身体疾病之间的关系不够明确明升体育,但是塑料本身的化学成分就具有毒性,且诸多研究也从侧面反映出某些疾病与微塑料存在关联。因此,主动减少微塑料的摄入不仅是一种预防措施,也是保护自身的行动。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妇产科和生殖科学教授Tracey Woodruff三十余年一直致力于研究生活中的有毒化学物质,亦包括微塑料中的化学物质。基于她了解的动物研究数据以及自身认知,她认为摄入微塑料很有可能影响生育能力,并增加患癌风险,因此她在日常生活中会尽量减少暴露在微塑料环境中的可能性。

  首先,她将家中多数容器替换成了非塑料材质,尤其是喝水的水瓶和放入微波炉中加热的容器,即使塑料容器上明确标注可以用于微波炉加热,她仍然谨慎避免高温可能释放有害化学物质的可能性。另外在存储物品时,她也尽可能将物品存放在玻璃容器而非塑料容器中。华盛顿大学环境与职业卫生科学系客座教授Sheela Sathyanarayana也提出,“塑料制品越旧,就越有可能降解”,旧塑料即使在室温下也存在降解风险。

  其次,在饮食方面,她会优先考虑有机食品以及位于食物链较底端的食品。有机食品中不含农药残留,食物链较底端的产品包括谷物、水果、蔬菜等,在她看来,位于食物链较顶端的动物体内往往会积聚更多的有毒化学物质,食物链较底端的食物受到的污染相对较少。

  水是每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但是从瓶装水到自来水中都含有数量不同的微塑料颗粒。为了解决饮用水中的微塑料问题,广州医科大学和暨南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实验发现,将水煮沸后过滤饮用即可去除高达90%的微塑料,相关论文2月底刚刚在环境科学领域的期刊《环境科学与技术快报》上发布。

  研究人员从广州收集了自来水样本,并向不同样本中加入了不同剂量的微塑料,在将其煮沸,冷却5分钟后再次测量其中的塑料颗粒含量时,研究人员发现,伴随水温升高,水中的碳酸钙会将塑料颗粒“包裹起来”变成水垢。这些水垢通过简单的家用过滤器即可去除,而且水质越硬则碳酸钙含量越高,可以过滤掉的微塑料也越多。当然,研究论文中也提示,各地水质不同,因此通过烧开水去除微塑料的效果因地区而异,尽管如此,“我们的结果证实了一种非常可行的策略,可以降低接触微塑料的风险,并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